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溫哥華資訊

溫哥華地產

溫哥華教育

溫哥華財稅

新移民/招聘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兩岸經濟脫鉤?紐時:台商赴中誘因仍強

QR Code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


▲ 總統賴清德團結國家十講。

美媒《紐約時報》7日以「台灣經濟真的能與中國脫鉤嗎?」為題報導,台灣積極推動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,但此舉恐怕代價高昂。總統賴清德呼吁半導體企業停止與中國往來,選擇與民主國家建立供應鏈,但這不僅挑戰重重,也將對台灣帶來經濟沖擊。


報導指出,中國多年來一直是台灣最重要貿易伙伴與生產基地。盡管北京台灣為其領土一部分,許多台灣企業仍選擇在中國設廠、生產與銷售,如今民進黨政府盼能降低這種依賴。

台灣政府上月通知台灣企業,需申請許可才能向華為與中芯國際(SMIC)出售產品。此舉與美國限制中國取得先進晶片的目標一致,也突顯台灣被夾在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處境。


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學者祁凱立(Kharis Templeman)指出,台灣執政黨希望被華府視為可靠盟友,為此不惜承受短期經濟損失。但台灣企業多年來幾乎將所有海外投資都流向中國,包括台積電與鴻海等大型科技公司,皆仰賴對中制造與銷售成長。若試圖脫鉤,台灣恐怕付出高昂代價。


報導分析,兩岸經濟緊密相連一直被台灣視為對中國侵略的威懾,卻也是中國對台施加影響的一種方式,這種連結是雙向的。

專家認為,兩岸經濟全面脫鉤將十分困難。中國仍是台灣最大出口市場,尤其是半導體領域,且台灣在安全上仰賴美國支持,但美國總統川普批評台灣搶走美國半導體優勢,並要求大幅提升軍費。

《紐時》指出,台灣未來與川普政府互動過程中,向中國出售科技設備可能持續成為摩擦與協商來源。盡管台灣面臨與中國脫鉤的壓力,仍有強大誘因吸引企業持續赴中國發展。
覺得新聞不錯,請點個贊吧     還沒人說話啊,我想來說幾句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2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.0035 秒